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旨在強調作為文化機構的博物館在為公眾提供全面教育體驗方面的關鍵作用。近年來,為了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辦好博物館這所“大學校”,陜西多家博物館紛紛推陳出新,以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研學課堂,吸引青少年走進博物館,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5月18日,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教育活動中心和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教育展示區,陜歷博推出“文物與科技”“造紙術虛擬仿真課程”“流動博物館數字化課程”等多場教育展示活動,與15家兄弟博物館的主會場教育展示形成聯動,吸引眾多觀眾參與體驗。“文物與科技”系列課程將文物中蘊含的古人智慧與博物館教育理念相結合,從“古學今用”的視角探尋天文、環保、算術等古代科技的傳承與發展。活動展示的“文物與科技之造紙術課程”,通過歷史、科學與實踐操作的互動體驗式學習,讓觀眾特別是青少年不僅了解了造紙術的發明背景、發展歷程及其對全球文明進程的重大影響,還從造紙術實操體驗中感受到中國古代科技的獨特魅力。此外,“流動博物館數字化課程”運用5G、VR、虛擬數字人、視頻云播等技術,通過講解導覽、交互展示、文物動畫、游戲互動和數字觀展等多種形式,打造“流動博物館+云課堂”全新教育模式,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稟賦向公眾滿意的教育體驗轉化。
隨著博物館的熱度攀升,豐富多彩的博物館研學課程成為廣大學生提升精神素養與文化內涵的重要方式。不少博物館研學課程更注重互動體驗,在提高青少年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臨場反應等能力。博物館設置豐富的動手體驗區,讓青少年親自操作、直觀感受。如結合二十四節氣、非遺產品等內容,設置手作工坊,讓孩子們親手制作傳統工藝品或進行藝術創作,在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設立志愿者講解員或文物修復體驗員,讓青少年在課余生活中體驗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日常活動,更加深入了解博物館。
近日,西安博物院充分利用資源和空間,開展具有特色的品牌教育活動——小小講解員。西安博物院小小講解員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參與到公益講解團隊中來。5月12日至26日,每個周末,小小講解員穿梭于博物院的各個展廳,在世界文化遺產小雁塔景區里,為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進行公益講解。截至5月26日,小小講解員在“獻禮國際博物館日公益講解”中,公益服務時長達50余小時。30多名小小講解員克服困難,不斷豐富歷史文化知識,提升講解技能,為觀眾帶來了精彩的講解。
在文博熱的當下,博物館用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把知識與文化以全民參與、觸手可及、互動性強的方式展現給公眾,讓全社會共同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
面對日益旺盛的群眾需求,博物館如何提供豐富的研學資源、打造更優質的研學產品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現在,大部分博物館已經將研學納入博物館日常工作中,并不斷創新課程,提升文化內涵,拓展研學項目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博物館研學高質量發展。
編輯:呼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