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弄器”(6件)。 本報通訊員 方琦攝
游客在觀看青銅“弄器”。 本報記者 梁少飛攝
鏤空龍紋方盒線圖(資料圖片)。
青銅“弄器”(6件)
姓名:青銅“弄器”(6件)
等級:國家一級文物
出生時間:兩周時期
出土地:韓城市昝村鎮梁帶村
年齡:2800余歲
戶籍登記時間:2005年
現住址: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
本報記者 梁少飛
鏤空龍紋方盒、雙層龍紋方鼎、竊曲紋圈足匜……與常見的青銅禮器、祭器不同,這些青銅器器型小、鑄造精良、設計巧妙,似是案頭陳放或把玩之器,故以青銅“弄器”稱之。
2800多年前,芮國的一代女王芮姜或用它們梳妝打扮,或拿在手中細細賞玩。
韓城的梁帶村芮國遺址,是我國兩周時期考古的重大發現之一。在這里,數以萬計的精美文物被發掘出來。其中,一組青銅“弄器”十分吸睛。
這組青銅“弄器”共6件,分別為鏤空龍紋方盒、雙層龍紋方鼎、竊曲紋圈足匜、龍紋小鍑、垂鱗紋罐、素面單把罐。每一件都以獨特的造型和紋飾,展現出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人們在贊嘆這6件青銅“弄器”的精細做工時,將目光投向了它們的主人——芮國的第一夫人芮姜。
壹 她曾掌握國家祭祀權力
芮國,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姬姓諸侯國。
2004年,韓城市昝村鎮梁帶村發現了一處古代墓葬群。隨著考古隊對其展開調查、勘探和發掘,人們得知這里曾經有一座2800多年前的芮國都城。
“2005年,經過數月的大規模勘探后,我們最終確認這里是一處東西長600米、南北寬550米,總面積約33萬平方米的大型周代墓地。”4月26日,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蔡海鵬告訴記者,“我們在這里共勘探出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墓葬1300多座、車馬坑64座,包括帶墓道的大墓7座。”
隨著文物修復和整理工作的逐步展開,人們根據部分青銅器上所鑄的“芮公”“芮太子”等銘文,確定這里是一處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芮國墓地。
“當時,在中字形M27號大墓,考古人員發現了七鼎六簋的青銅禮器。簋上鑄有‘芮公作為旅簋’6字銘文,證實了這座大墓的主人為芮桓公。”蔡海鵬說,“不過,與M27號大墓相鄰的M26號大墓的主人身份卻讓考古學家產生了疑問。”
M26號大墓與M27號大墓僅隔3米,是一座規格僅次于M27號大墓的甲字形墓葬。按照西周夫妻墓的規格,并排埋葬可謂同塋異穴。考古人員判斷,M26號大墓理應是芮桓公夫人的墓。
在M26號大墓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五鼎四簋隨葬品。按照西周大墓喪葬等級要求,天子為九鼎八簋,諸侯為七鼎六簋,卿大夫為五鼎四簋。那么,這座大墓的主人應該為卿大夫。
正當人們感到困惑的時候,在M26號大墓的陪葬品里,一件青銅壺為墓主身份的揭曉提供了重要線索。青銅壺蓋內壁鑄有銘文3行9字。銘文豎款排列,內容為“仲姜作為桓公尊壺用”。緊接著,考古人員在青銅甗、青銅簋上陸續發現了內容為“仲姜作為桓公尊甗”“仲姜作為桓公尊簋”的銘文。
兩周時期,夫人為丈夫做祭器的行為本就少見,而且用的還是自己的本名,并非芮姓,表明“仲姜”夫人有著顯赫的地位。
“M26號大墓中出土的隨葬銅器數量和體量非常大,精美玉組佩和串飾多達9組。這是我們推斷她地位很高的證據。”蔡海鵬說。
根據《左傳·桓公三年》《史記·秦本記》等文獻的記載,考古學家認為,青銅器銘文上的“仲姜”最有可能的身份是芮桓公的夫人、芮伯萬的母親。只不過,史書里的她不再用“仲姜”的本名,而是被冠以國名,稱作“芮姜”。
《左傳·桓公三年》中記載的“芮姜惡芮伯之多寵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表明,芮姜曾發動政變將兒子趕去魏國。后來,芮姜成為掌握芮國祭祀權力的女性。
貳 她既愛戎裝又愛紅裝
兩周時期至春秋時期,“唯祀與戎”是國家權力的象征。
掌握芮國祭祀權力的芮姜,在對秦作戰中起到領導作用,將“祀”與“戎”集于一身。
《左傳·桓公四年》記載:“秋,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秦國的失利,雖然有輕視芮國的因素,但也從側面印證了芮姜的領導能力。因此,芮姜墓中出現卿大夫墓葬規格的五鼎四簋以及其他青銅禮器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這些象征權力、地位的禮器、祭器,芮姜墓中還出土了6件器型小、鑄造精的青銅“弄器”。這也讓我們看到了芮姜不僅是一位能帶兵打仗的“女強人”,還是一名愛美愛打扮的女子。
“這幾件青銅器物在我國較少集中出現,不好歸類。因其器型甚小、造型設計巧妙、鑄造精良,似為案頭擺放或把玩之器,所以發掘者稱它們為‘弄器’。”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工作人員方琦告訴記者。
“雙層龍紋方鼎形制屬商式,大小兩件鑄接,高10.3厘米。龍紋小鍑高7厘米,造型顯然是仿北方系大型炊器青銅鍑,器身有多組具有典型中原風格的春秋龍紋。”方琦介紹,素面單把罐高6.6厘米。此前,學界一般認為這類器物的年代在戰國至漢代,而芮姜墓中出土的銅罐,為人們判斷這類器物的年代提供了新的參考資料。
鏤空龍紋方盒由盒蓋與盒身組成,盒蓋呈覆斗形。木制盒身原本應內嵌于盒蓋,但因年代過于久遠,出土時早已腐朽。盒蓋底部邊框與盒蓋內部之間還可見漆木腐朽后的痕跡。“這類方盒一般為古人盛放香料的器具。鏤空龍紋方盒應該是芮姜的香料盒,可以理解為現在用來裝香水的瓶罐。”方琦說。
垂鱗紋罐蓋口沿兩側對稱突出兩耳與器身兩耳相貫通,因此又稱貫耳罐,高11厘米,出土時內部有碎玉、天然水晶,應該是存放貴重小件玉器的器具。竊曲紋圈足匜下加鑄鏤空圈足,蓋鈕為人面虎身,高10厘米,內部還殘留著2800多年前的化妝品——鉛白。經分析確認,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
叁 古代女性的“百寶箱”
除了梁帶村芮國遺址芮姜墓中出土的這組“弄器”外,我國許多地方也曾出土過這類器物。
河南省浚縣辛村出土的小型銅方奩、山東省棗莊市東江村小邾國遺址出土的虎鈕方奩、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出土的梁姬罐、我省澄城縣劉家洼芮國墓地出土的小銅罐……
這些器物大多與日常銅器、禮器、祭器有所區別,因此,考古工作者把這些器物稱為“弄器”“雜器”“看器”。
一般情況下,考古工作者以這些器物中盛放的實物來判斷其具體用途,如根據在青銅盒內發現的玉制品、鉛白,推測其可能是首飾盒、化妝品盒。
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河南省固始縣城關鎮侯古堆楚墓出土了裝有花椒的青銅盒,我省寶雞市渭濱區茹家莊西周墓出土了裝有雞骨的青銅盒,盒內實物難以明確器物的具體用途。
因此,也有學者表示,這類制作精良考究的青銅盒應該是墓主人生前的實用器,并非是為陪葬而專門制作的明器。
這些“百寶箱”雖然出土地不同,其中放置實物也不同,但仍存在較多共性:體積較小,鑄造工藝較為復雜,大多出土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高等級女性墓葬中。這些細節體現出古代喪葬制度的沿革。
編輯:呼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