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揚頓挫的朗誦、婀娜多姿的舞蹈、行云流水的書法……2023年12月29日,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的2023年度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成果展演活動現場,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的學員們向現場觀眾展示著藝術的魅力。
近年來,渭南市大力開展各類公益性培訓課程,聚焦培訓模式創新,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和資源整合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讓文化藝術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
從興趣愛好中獲得成就感
2023年12月27日中午,任永昌剛吃完午飯,便趕到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開始在畫室里練習山石畫法。
63歲的任永昌是一名退休職工。為了給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些樂趣,2018年,他來到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開始學習書法、繪畫。幾年來,任永昌從一名初學者變為了愛好者、發燒友。他的一些書畫作品還獲了獎。
比起獲獎的欣喜,任永昌更中意從興趣愛好中獲得的成就感。
“每當看到一幅字畫從自己手中‘誕生’,心里就會涌上一種成就感。文化藝術方面的學習使我的退休生活更有滋味。”任永昌笑著說。
來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參加培訓的,不僅有像任永昌一樣的老年人,還有不少年輕人。
舞蹈教室里,在爵士舞教師王鑫的帶領下,一群年輕人正伴隨音樂歡快地跳舞,26歲的郭茜便是其中一員。
“平時,我在辦公室坐得久,下班后來這里練練舞、出出汗,身心都會放松很多。”練舞間隙,郭茜一邊擦汗一邊告訴記者,“這學期,我在學習爵士舞的基礎上還加報了民族舞,每周兩節課,讓我感覺生活十分充實。”
在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雖然學員的年齡和學習的知識不同,但臉上幸福的笑容卻是相同的。
群眾“點”什么,學校就教什么
2015年,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在原有文化藝術培訓部的基礎上,成立了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負責全市的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和場館設施的管理工作。
經過多年發展,群眾參與率實現了穩步增長,年報名注冊學員近6000人。為了進一步滿足學員的個性化需求,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在廣泛開展各類公益性培訓課程與活動的基礎上,按需分類定制了“市民文化講堂”“秦東美麗女子學堂”“三賢學堂”“陽光美育”“文化干部培訓基地”“文化志愿者團隊輪訓”等六大培訓板塊。
“我們向群眾提供‘菜單式’服務。”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副校長苗詩雨介紹,“根據群眾的喜好和需要開展服務,實現群眾‘點’什么,學校就教什么。”
“比如爵士舞、水兵舞、吉他、秦腔表演等課程,都是學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或者主動征求群眾的意見而增加的。”苗詩雨說,“2023年秋季培訓課程,分為音樂、形體、美術、實用、戲曲5個大類,科目達30余個。”
“目前,學校擁有各類培訓教室17個,配有館藏書畫展廳、李兆順美術體驗館、電子圖書閱覽室等,能夠滿足1000余人同時參與各類文化藝術培訓。”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主任田建說。
群眾在哪里,就把課堂“搬”到哪里
在渭南市的公園、廣場、社區里,一堂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公開課”已經成為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群眾在哪里,就把課堂“搬”到哪里。為了讓更多群眾零距離體驗全民藝術普及帶來的文化惠民成果,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不僅開設了“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公開課”和“周末名師班”,將傳統的室內教學“搬”到了戶外,而且打造了全民藝術普及綜合展示的交流平臺,把教室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我們在每年春秋培訓季都會各舉辦一次群眾文化藝術培訓成果展演活動。這既是對學員學習情況的檢驗,也是學員優秀藝術成果的集中展示。”田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展演活動共展出學員書法、繪畫、攝影等作品1700余幅,推出綜藝節目270余個,參與學員5000余名。
“我們還打造了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抖音平臺官方賬號,組織開展了‘趣學趣展示’學員才藝短視頻大賽,將學員在校所學,以才藝展示的形式進行傳播。”田建說。
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工作一直在路上。自開展培訓工作以來,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共開設各類藝術培訓班1200余個,培訓學員80萬余人次,舉辦專題講座100余場,場館免費開放時間達3.7萬余小時,直接受益群眾100萬余人次。
“我們秉承‘一切以群眾需要為導向,一切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的辦學宗旨,致力于做大做強全民藝術普及品牌,使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使生活更具審美品位。”田建說。
編輯:呼樂樂